呆毛控KK

呆毛&尼桑&聪哥^ω^

【整理】曹家祖传建筑鬼才

上篇:超喜欢盖房子的明帝陛下


叡哥是出了名的喜欢盖房子,但是,这个爱好应该属于祖传才对,他们曹家都喜欢盖房子,只是叡哥特别喜欢。


要说曹家三代的代表建筑——


曹老板:那当然就是铜雀台啦。


丕少:还是凌云台比较有名吧。


叡哥:芳林园!对,就是芳林园,别跟我说改名了。


丕少:我知道,后来改叫华林园,华林园,华林园。


叡哥:你!……你的凌云台被我拆了拆了拆了啦啦啦~


当丕少和叡哥在拔剑的边缘互相试探的时候,果然还是曹老板比较稳。


曹老板:你俩这是玩啥呢???


好了,下面是不算严谨的小小整理——


一.曹老板和他的邺城工事

1.邺城城市规划

魏武又以郡国之旧,引漳流自城西东入,径铜雀台下,伏流入城东注,谓之长明沟也。渠水又南径止车门下。魏武封于邺为北宫,富有文昌殿。沟水南北夹道,枝流引灌,所在通溉,东出石窦堰下,注之隍水。故魏武《登台赋》曰:引长明,灌街里。谓此渠也。

——《水经注·浊漳水》


曹老板的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秩序严谨、利于宫禁防卫。


在水利方面,在原来的基础上,曹操开凿运河,沟通河流航道,发展水运网络,同时解决了灌溉问题,以及普通居住的生活用水和宫苑用水问题。


所以比起建筑的艺术性,邺城整体更注重实用性的城市规划。


2.铜雀台与金虎台与冰井台

虽然说铜雀台名气超大,但其实,当初在御苑“铜雀园”的西北角,是建了三座高台的。分别为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

(1)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屋百一间,台成,命诸子登之,并使为赋。

铜雀台的同题作赋不仅诞生了著名的《登台赋》,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的文学发展。


(2)南则金虎台,高八丈,有屋百九间。北曰冰井台,亦高八丈,有屋百四十五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焉。石墨可书,又燃之难尽,亦谓之石炭。又有粟窖及盐窖,以备不虞。今窖上犹有石铭存焉。


冰井台储存冰块、粮食、食盐、煤炭等物资,着实具有战备意义。不愧是曹老板,想的真的很周到。


3.玄武苑

曹操建立在邺城北郊的一座离宫别馆,名为玄武苑。这里也是水军训练的基地。


其水西径魏武玄武故苑。苑旧有玄武池,以肄舟楫,有鱼梁、钓台、竹木、灌丛,今池林绝灭,略无遗迹矣。

——《水经注·洹水》

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

——《三国志·魏书·武帝记》


曹老板的造园艺术——规整有序,兼具军事功能。


二.丕少与洛阳重建

东汉末年,由于战乱,洛阳遭到空前劫难。曹操暂定许昌的时候也在同时进行着洛阳的恢复工作。而曹丕称帝后,定都洛阳,在东汉旧址上进行修复和新建。再到曹叡继位,进行了大规模宫苑建筑。后来的西晋也是继续与洛阳为都,宫苑等多沿曹魏旧址,新的建树不多。


先来谈谈曹丕与洛阳重建的工作吧。


1.从黄初元年说起吧

魏文帝黄初元年,初营洛阳宫,帝居北宫,以建始台作为大朝正殿。


黄初二年筑凌云台。

[十二月,行东巡。是岁筑陵云台。——《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黄初三年穿灵芝池。

[是岁,穿灵芝池。

 夏五月,有鹈鹕鸟集灵芝池.]


黄初五年穿天渊池。

[引谷水入城汇注于此。池中有九华台,为帝王游乐之所。]


黄初七年筑九华台。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载:黄初七年(226),“三月,筑九华台”。

《水经·谷水注》曰:“其水东注天渊池。池中有魏文帝九华台,殿基悉是洛中故碑累之,今造钓台于其上。”]


2.凌云台那点事

(1)简介

千秋门内道北有西游园,园中有凌云台,即是魏文帝所筑者。台上有八角井。高祖于井北造凉风观,登之远望,目极洛川。台下有碧海曲池。台东有宣慈观,去地十丈。观东有灵芝钓台,累木为之,出于海中,去地二十丈。风生户牖,云起梁栋,丹楹刻桷,图写列仙。刻石为鲸鱼,背负钓台,既如从地涌出,又似空中飞下。钓台南有宣光殿。北有嘉福殿,西有九龙殿。殿前九龙吐水成一海。凡四殿,皆有飞阁向灵芝往来。三伏之月,皇帝在灵芝台以避暑。

——《洛阳伽蓝记·城内》

(2)轶事

凌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木扶持之,楼即颓坏。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

——《世说新语·巧艺》


就是说凌云台虽然看起来又高又帅气,但是却不怎么稳,甚至是随风摇动那种地步,但是,由于(配重方面)设计精巧,所以虽然晃但并不会倒。(中国版比萨斜塔?)


但我还是想吐槽一下丕丕你上去不害怕嘛,真的自信不会倒啊,你看叡叡上去之后吓得不行了。


好吧,与其说叡叡是怕,不如说这才是正常反应啊,就很担心这台子会塌,所以就把四周用木头重新做支撑,结果这么一捣鼓反倒是塌了。据说是重量偏差的缘故。但是那个时代在建筑时将重量控制的那么精准也是件非常厉害的事了。


【丕丕:我看你就是故意的,你就是觉得我建的凌云台太厉害了。

   叡叡:我那是为了安全,安全你懂不懂,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建筑安全才是第一。

   丕丕:我不管,我看你小子就是欠揍。

   叡叡:爷爷!我爹要打我QAQ

   曹老板:子桓,我先说好,你敢打你儿子,我就打我儿子。

   丕丕:说的好像你就我一个儿子似的=-=

   曹老板:无双就转正了你一个嘛。

   丕丕:……T ^T】


三、最喜欢建筑的叡叡终于要出手了

1.洛阳大规模宫苑建设工程

在这些工程建设中最著名的就是芳林园

芳林园相当于大内御苑,是当时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后来因为要避齐王曹芳讳改名为华林园。(开始叡哥肯定是没想到以后是阿芳接班的,这就是命啊。)


(青龙三年)是时,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

是年起太极诸殿,筑总章观,高十余丈,建翔凤于其上;又于芳林园中起陂池,楫棹越歌;又于列殿之北,立八坊,诸才人以次序处其中,贵人夫人以上,转南附焉,其秩石拟百官之数。帝常游宴在内,乃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处当画可,自贵人以下至尚保,及给掖庭洒扫,习伎歌者,各有千数。通引谷水过九龙殿前,为玉井绮栏,蟾蜍含受,神龙吐出。使博士马均作司南车,水转百戏。岁首建巨兽,鱼龙曼延,弄马倒骑,备如汉西京之制,筑阊阖诸门阙外罘罳。


(景初元年)是岁,徙长安诸钟懬、骆驼、铜人、承露盘。盘折,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大发铜铸作铜人二,号曰翁仲,列坐于司马门外。又铸黄龙、凤皇各一,龙高四丈,凤高三丈余,置内殿前。起土山于芳林园西北陬,使公卿髃僚皆负土成山,树松竹杂木善草于其上,捕山禽杂兽置其中。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注引《魏略》》


迁光禄勋。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凿太行之石英,采谷城之文石,起景阳山于芳林之园,建昭阳殿于太极之北,铸作黄龙凤皇奇伟之兽,饰金塘、陵云台、陵霄阙。

百役繁兴,作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

——《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魏明帝天渊池南,设流杯石沟,燕群臣。

——《宋书·礼志》


2.遵循百年的皇都模式。

魏明帝参照邺城的宫城规制,以太极殿与尚书台骈列为外朝,其北为内廷,再北为御苑“芳林园”。结合城内宫苑建设,对洛阳的水系又作了全面整治;并在城西北角增建金镛城,城小而固,加强了宫城的防卫能力。


这一皇都模式不仅为西晋、东晋所继承,两百多年后北魏重建洛阳所遵循的大体上也是这个模式。

单一的宫城正门前形成一条直达南城门的御街——铜驼街,重要的衙署府邸均分布于街的两侧。御街与其后的宫、苑构成城市的中轴线,开创了我国皇都规划的新格局。(郭湖生,《汉魏西晋北魏洛阳》,1993)


【个人观点】:其实我个人不觉得曹叡坚持大兴土木这事是完全错误的,毕竟……直到200年后北魏重建洛阳所遵循的还是当年的皇都模式。无论从建筑艺术性还是实用性来说,曹叡留给后世的都是很了不起的贡献。

曹叡在后期的大兴土木这事更多的错误在于劳民伤财而不在建筑本身。在整治水系和宫城防卫方面的实用性很高。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也是值得肯定的。


————————


非专业考据党,不够严谨。

本文只从这些建筑和相关逸闻分享吐槽为主,就看个乐吧,别太认真。

参考资料: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评论(17)
热度(118)
  1. 共1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呆毛控KK | Powered by LOFTER